MENU
EN

国家电投海阳核电累计发电500亿千瓦时

2021-04-29 17:12:50 浙江依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阅读

        4月26日,国家电投党组副书记、总经理、董事江毅调研山东核电,并听取相关工作汇报。

在听取山东核电关于落实集团战略总体情况、落实集团部署重点工作情况等汇报后,江毅对山东核电后续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。他强调,要把核安全放在首位,立足核电专业性和特殊性,全力以赴抓好1、2号机组安全运行及二轮换料大修工作、后续项目工程建设安全,保证核安全万无一失。要推动后续项目取得进展,把握时机,主动作为,做好做实各项准备工作,积极推动后续项目开工建设。要积极推进核能综合利用发展,重点关注现阶段核电抽汽供热二期工程建设安全,充分发挥清洁供暖示范引领作用;抓好核电发展主阵地,在综合智慧能源发展方面发挥桥梁作用,积极引导集团内专业团队在地方开拓市场、发展项目。要打造集团核能人才发展基地,提高站位,充分发挥山东核电培训基地、实战基地作用,做好向集团其他核电项目输出人才的储备。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,强化与山东省委省政府及烟台市、海阳市的沟通交流,积极获取地方支持,为企业长足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。

同日,国家电投海阳核电一期工程两台机组累计发电500亿度。

山东海阳核电1、2号机组自商运以来,持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,核安全形势良好,运行业绩位居世界前列,充分体现了三代非能动核电技术良好的安全性、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。在此基础上,海阳核电迈出核能综合利用全国第一步,先后开创国内核能供热商用先河、建成世界首个水热同传实践工程,以高质量发展助力碳达峰、碳中和。

安全稳定运行

业绩位居世界前列

海阳核电一期工程1、2号机组是国家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,采用先进的非能动三代核电技术,单机容量为1253MW,分别于2018年10月、2019年1月投入商运,已累计发电500亿度。

根据世界核运营者协会(WANO)公布的2020年世界核电WANO综合指数排名,世界398台参与评价的核电机组平均值为86.7分,海阳核电2号机组获得满分100分,1号机组获得99分。WANO指标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核电厂发电、运行、检修、安全等方面综合业绩的指标,直观反映核电厂的整体运行业绩。刚刚过去的2021年第一季度,海阳核电1、2号机组WANO 14项评价指标全部达到卓越值。

一直以来,山东核电始终坚持核安全至上,持之以恒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,持续做好建制度、查隐患、抓执行、重反馈,确保生产体系有效运行,抓实抓细安全、环保、疫情防控等各项重点工作,安全优质高效完成两台机组首次换料大修,近两个燃料循环周期运行业绩位居世界前列。

“减碳”效益显著

造林可覆盖2.6个泰山

核电是安全、清洁、环保的能源利用方式,海阳核电两台机组投运两年来,企业及政府24小时在线监测核电站周边辐射水平,各方监测数据均表明,周边环境放射性水平与运行前的本底数据相比没有变化。海阳核电3000亩的厂区,生长着“鸟中熊猫”震旦鸦雀、白头鹎、斑鸫鸟、北红尾鸲、戴胜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,附近还常常出现“鸟浪”,每年冬天,候鸟都会来到海阳核电栖息。

海阳核电“减碳”效益显著,一期工程投运以来累计发电超过500亿度,节约原煤2138万吨,减排二氧化碳4000万吨、二氧化硫13万吨、氮氧化物11.3万吨,相当于种植阔叶林约11万公顷,可覆盖2.6个泰山,持续发挥着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,让绿水青山更美,让金山银山更大。

开辟核能新跑道

助力碳达峰、碳中和

在确保海阳核电两台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,山东核电针对我国北方清洁取暖、北方沿海城市缺水等问题,积极开辟核能发展新跑道,推进核能综合利用。

山东核电坚持“居民用暖价格不增加、政府财政负担不增长、热力公司利益不受损、核电企业经营做贡献、生态环保效益大提升”五大原则,推进核电抽汽供热。2019年11月,海阳核电抽汽供热项目一期工程70万㎡建成投用,实现国内核能商用供热零的突破,受到了居民用户的高度评价,被国家能源局命名为“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”。二期工程450万㎡项目将在今冬供暖季投用,助力海阳创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。投用后,每个供暖季预计节约原煤10万吨、减排二氧化碳18万吨、烟尘691吨、氮氧化物1123吨、二氧化硫1188吨,相当于种植阔叶林1000公顷,同时机组热效率提升3.25%,减少向环境排放热量130万GJ。

随着后续项目建设,海阳核电规划通过核电抽汽供热联合风光储,面向整个胶东半岛零碳供水供暖;大规模海水淡化、储水储热、制氢等也在加快研究。

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明确,“开展山东海阳等核能综合利用示范”,山东核电将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,争做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排头兵,守护核安全、建设精品工程、持续推进核能综合利用,努力为社会奉献清洁的电、零碳的暖、纯净的水、绿色的氢,助力我国早日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。